书籍读后感精品多篇

才华馆 人气:2.06W

书籍读后感精品多篇

书籍读后感 篇一

《平分生命》读后感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学习了《平分生命》这篇课文,我被文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父母都去世了,他与妹妹相依为命。可是妹妹生病了,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小男孩以为输血会丢掉生命的,可是他还勇敢地为妹妹献血的感人故事。当医生告诉他,输血不会丢掉生命而且还能活一百岁时,小男孩高兴地跳了起来,郑重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太善良太可爱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读什么书的读后感 篇二

老舍的《养花》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是多么有意思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我读到这里,心中想起:人一生是有限的,怎样能活得更有意义呢!———那就是劳动!有这样一句话:“劳动创造了美。”现实生活中,那一样不是靠人们用劳动创造的呢!如:又长又宽的马路、高楼大厦、衣服、自行车……还有古代雄伟的万里长城,那不是用古代人们的血汗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吗?假如我们不劳动,就不会有这个完美的世界了。正是老舍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就是说没有不劳动就获得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劳动要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也要绞尽脑汁地想思路吗?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又是多么的甜呀!

读完了《养花》这篇课文,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的含义:在尝完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无尽的甜!

书籍读后感 篇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为叱咤疆场的将军击节高歌,我更为残奥赛场的努力拼搏震撼;我为江河一泻千里狂歌,我更为大地的不屈坚守静默;我羡慕天生俊朗、智慧超群的精英,我更崇敬耳聋眼瞎、奋斗不息的战士。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位令我震撼、令我静默、令我崇敬的战士。她没有上过一天真的战场,但她却在用自己的极度残疾之躯,与整个生命抗争,这是一场持续八十八载、没有硝烟但却撼人心魄的持久战。难怪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将她与拿破仑并称为十九世纪的两个奇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前前后后一共看过五遍。第一次阅读时只是把它当作一本消闲书,打发空荡的时光。哲人说,好书是应当高高捧起于额前,端端正正静下心来读的。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对于书的感情逐渐加深,对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认识由模糊变得清晰,海伦·凯勒的形象已不仅仅在书上、在遥远的国度,而是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心里。

海伦·凯勒是不幸的,在她刚刚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患了猩红热而导致双目失明、耳聋口哑。我真的不可想象,一个没有色彩、没有音乐的世界会是多么灰暗。可是,海伦·凯勒又是幸运的。她有幸生于一个慈爱之家,她的父母没有将她绝情地抛弃,如果是那样,即便身为天使又有何意义?她有幸受教于安妮·沙利文小姐,在海伦·凯勒的心里,安妮就是世间最伟大的圣母。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也,所以在海伦·凯勒的愿望里,如果只给她一天光明,她一定要先看看安妮的脸庞,静静欣赏那双曾经无数次地抚摸过她的嘴巴和脸颊的手。是呀,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份真情更温纯?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份愿望更纯洁?如果上天还能赐给她两天光明,那么海伦·凯勒一定要快步跑向山巅,用整个身躯、全部灵魂感受黎明中的曙光。是呀,这分明是黑暗中最心碎的呐喊,这分明是人生里最美丽的时光。如果上天还能垂怜,赐予海伦·凯勒三天的光明,那么她将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看似单调乏味的生活,在海伦·凯勒的眼里是那么令人神往,我为自己虚度光阴而悔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爱心的伟大,原来施予爱和承受爱一样幸福;她让我懂得知识的力量原来是这般强大,不论你多么弱小,知识都可以把你武装成一个斗士;她还让我明白坚强的生命才是世上最美的风景,人格的伟大才是真的伟大。

书籍读后感 篇四

《格林童话》读后感

“元旦”长假,我有空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觉得它特别好看。里面有“白雪公主”“玫瑰公主”“青蛙王子”等有趣动人的故事。

就拿“狼和七只小羊”来说吧,故事里完全把狼、小羊、羊妈妈等拟人化来写,比如羊妈妈可以趁狼熟睡时机智勇敢地用剪刀剪开狼的肚皮,把整个儿吞下去的六只小羊救出来,然后再往它肚子里放进一些石头并把肚皮重新缝好。熟睡的狼不会知道,一直要到醒来时才会发现……我觉得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可能能那样,但故事写得引人入胜,常常让我爱不释手。

《格林童话》不仅生动有趣,它还让我明白了善恶两者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嘛。像白雪公主她那样善良,并没有因吃毒苹果而死去,而是幸福地和王子生活在一起;又臭美又恶毒的王后,使尽了诡计,也没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最后落得被石头压死……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你只要乐于助人,不仅你自己会觉得很快乐,老师同学也会夸奖你。你要是作了坏事,大家都不跟你做朋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一个。那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看来,以后做事可要动动脑筋,不然,也可能落得像“白雪公主”里的王后一样的下场哦。

读什么书的读后感 篇五

感觉这个导演像是拉美的,因为电影讲述了冒充墨西哥人的一对危地马拉兄妹偷渡到美国的故事。一查资料才知他出生在美国,应该算是算是美国人了。而美国正是拉美的北方,是他们向往的天堂。但前提是,你必须被“合法的”接纳。因此这对“非法”兄妹在美国迎来了必然的悲剧命运。

影片的三个部分恰好对应了作为南方的危地马拉,作为偷渡过渡区的墨西哥,和作为北方的美国。而在这三个国家,他们的身份竟然都是非法的。在自己的祖国危地马拉,它们作为造反的农民的后代被通缉,偷渡已是无奈的选择;墨西哥的贫穷让他们无法留恋,因为他们听说天堂在北方;而在美国,天堂依旧遥远,非法的身份像一个恶咒在追击着他们。

三个部分的影像处理也各有特点。危地马拉一段有明显的拉美魔幻色彩,其中在母亲消失的房间出现的大群蝴蝶,以及蝴蝶震翅发出的风铃声,都非常的魔幻,像是《百年孤独》一章的结尾部分。在墨西哥,兄妹俩爬过几公里长的废弃下水道偷渡一段惊心动魄,仿佛地域之旅。在美国非法打工的处理又极度现实,退去了一切幻想的光环。加入的梦幻镜头也只留下了苦涩的味道。